80年代初《少林寺》、《霍元甲》的风靡,一度让国人开始发现体内的侠客情结,也让很多人将金庸的“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”当作是自身道德诉求的准绳。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,一切向钱看的社会观念开始泛滥,也最终将武侠精神冲荡的无影无踪。陈平原当年一本《千古文人侠客梦》,看似在帮人们找回武侠精神,但无奈刘项原来不读书,影响仅仅停留在文人意淫中,唯有游戏,这个在国内最多网民在享受,并且以武侠题材为主的产品,可能成为为人侠者的精神寄托…[详细]
![]() 一代宗师——查良镛金庸出生于1924年农历二月初六,原名查良镛,著名武侠大师。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,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“绝代宗师”和“泰山北斗”,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“侠之大者”。与黄沾、蔡澜、倪匡并称“香港四大才子”。金庸最著名的14部武侠小说被其用诗词形式(取小说名首字)描述为“飞雪连天射白鹿,笑书神侠倚碧鸳”,而其中的《鹿鼎记》《天龙八部》《笑傲江湖》《倚天屠龙记》等多部小说已经被改编成网络游戏。他是作品被网游改编最多的作者…[详细] |
趣味武侠之《鹿鼎记》《鹿鼎记》是金庸的的封笔之作。背景设置在明末清初。1969年10月24日开始在《明报》连载。《鹿鼎记》的含义为:“群雄逐鹿、问鼎中原”…[详细] | 武侠道义之《笑傲江湖》《笑傲江湖》写于1967年。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,塑造出诸多经典的文学形象。作品所表达的武侠精神对今人仍有强烈的感召力…[详细] |
侠之大者《倚天屠龙记》庸1961年所著,“射雕三部曲”系列第三部。故事同时展现武林众豪杰的质朴豪情和形态各异的精神风貌。曾被改编成电影,电视剧等[详细] | 爱恨情仇之《天龙八部》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,通过宋、辽、大理、西夏、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,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…[详细] |
曲折迷离之《侠客行》发表于1965年,灵感来自李白经典诗词《侠客行》。此书既无明确的时代背景,也没有宏大的场面,体现了金庸作品的返璞归真…[详细] | 帝王豪情之《书剑恩仇录》金庸首部长篇武侠,著于1955年。在香港《大公报》连载时引起了轰动。小说将历史与传奇融为一体、虚实相间,史笔与诗情相结合…[详细] |
![]() 最早关于武侠的记载来自《史记.游侠列传》 |
武侠是华人特有的一种流行文化,中华武侠历史源远流长。 武侠这两个字真正被提出来现与书上还得看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 ,里面有句韩非子的话:“儒以文乱法,侠以武犯忌”。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中《刺客列传》就是最早的武侠作品。
即使是不提先秦诸子、史记汉书以及志怪、唐宋传奇、话本、民俗、戏曲之侠义人物和文艺,单就古典明清(尤其是清代以后到近代)侠义、公案文学,著名的就不胜枚举。
|